10月18日,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“2009年《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》暨中國100強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”發布會,會議公布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100強的排名,其中,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第一,國家電網公司、中國移動是前三名,緊隨其后的是中國大唐、華能、寶鋼、聯想控股、中國海洋石油、中國中鐵以及平安保險。
粗粗瀏覽這個榜單,國有企業占了大多數,而民營企業則相對較少。同時,筆者發現,這100強名單里也缺乏安防企業的身影。是什么樣的因素造成了這種局面呢?我們姑且先從此次榜單評選的規則來探究緣由。
此次企業社會責任從四個方面著手進行評價。第一,企業責任的管理。也就是說,企業該怎么去履行社會責任,需要做些什么,企業內部怎么推進。第二,市場責任,即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產品質量安全問題。第三,社會責任,而這主要涉及到勞動力權益保護、安全生產和企業防災以及慈善捐贈問題。第四,環境責任,即企業的節能減排意識以及實施力度。
安防行業作為新興市場,進入門檻較低,大小企業蜂擁而入,導致企業質量參差不齊,市場魚龍混雜。不難發現,安防行業存在不少“頭疼”現象:
1.假冒偽劣,以次充好。國內小廠家生產的產品披上國外知名品牌的外衣,同樣外殼的產品,內部組件卻千差萬別,通過低廉的成本來賺取高額的利潤。
2.許多廠家注重短期效益,給客戶承諾服務卻不給予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,這一現象可以說屢見不鮮。許多安防設備和系統無法使用升級,從而造成資源浪費,也給用戶帶來極大困擾。
3.不講誠信,惡意詆毀和中傷競爭對手。行業的發展需要安防企業的共同維護,然而,有些企業為了偷稅漏稅,規避風險,企業名稱不斷變換,今天叫張三,明天是李四,不履行對客戶和社會應盡的義務。
縱觀安防行業,筆者無意對某些企業或是某些產品提出指責,只是,在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,企業社會責任的話題已成為企業發展的評價指標之一。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,如果企業和企業家不能夠站在公益、慈善等社會責任方面做出應有的努力與貢獻,不能夠學會如何把積累的財富使用到社會與公眾最需要的地方,中國企業的發展也將可能受到來自此方面的質疑和阻礙。
履行社會責任,安防企業存在著先天的不足,如民營資本多,缺乏回饋社會傳統;發展速度快,無暇考慮社會責任的問題;資金需求量大,無力考慮社會責任的問題。當然,解決這些問題不是朝夕之力就可以辦到的。然而,安防行業要進步,企業要長足發展,安防人就該行動起來,從點滴做起,在做強企業的同時,也寫就一個大大的“企業人”。
|